当市场崩塌,价格的雪崩滚滚而来时,一种流行的论调试图将责任归于那座“山”——宏观政策、金融环境、时代困局。然而,这种视角却巧妙地为构成雪崩主体的每一片“雪花”——那些在高位奋不顾身冲入市场的购房者——开脱了责任。但真相是,若没有每一片雪花的重量、速度与方向,雪崩根本无从谈起。高位购房者的责任,远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大。

一、主动的选择,而非被动的裹挟

将高位购房归咎于“别无选择”是一种自我美化的说辞。成年人的世界里,每一个重大的财务决策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。没有人用枪指着他们必须在那个特定的、价格最疯狂的时刻,签下那份背负几十年债务的合同。他们完全有权选择等待、选择租房、选择购买其他资产,甚至选择降低欲望,在能力范围内生活。

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无视显而易见的风险泡沫,选择了相信“房价永远上涨”的虚妄神话。这种选择,本质上是一种认知上的懒惰和对个人责任的放弃。他们将独立思考的权利,让渡给了售楼处的喧嚣、中介的鼓吹和邻里间的攀比。将主动的、高风险的投机行为,包装成“为爱安家”的刚需外衣,但这并不能改变其行为的本质——一场基于贪婪和恐惧的豪赌。

二、贪婪是原罪,是雪崩的加速器

让我们剥开“刚需”的温情面纱,直面许多高位购-房者内心深处的驱动力——贪婪。他们冲进市场,真的是因为今晚不住进去就会流落街头吗?不,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资产价格飙升带来的财富效应。他们害怕的不是没有房子住,而是害怕错过这趟能让自己“阶层跃升”的快车。

正是这种对不劳而获的财富增值的渴望,让他们对动辄几百万、上千万的价格标签变得麻木。他们不是在“买房子”,而是在“买筹码”,赌桌的另一头,是未来的“接盘侠”。每一个在高位加价的购房者,都在为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都在为后来的入场者设定更高的门槛。他们既是游戏的参与者,也是游戏规则的拥护者和推动者。当鼓声停止,音乐中断,指责游戏本身不公平,无异于一个输光了的赌徒在抱怨赌场。

三、风险的无视,是对规律的蔑视

市场有其自身的铁律,涨跌周期是其基本规律。任何资产的价格都不可能只涨不跌。这是一个连初学者都懂的简单道理。然而,无数高位购房者却表现出对市场规律惊人的蔑视。他们用“这次不一样”的经典论调麻痹自己,沉浸在集体催眠式的乐观情绪中。

他们主动放弃了风险评估,将杠杆加到极致,将家庭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全部抵押在一项估值过高的资产上。这种行为,不是勇敢,而是鲁莽。他们就像在悬崖边不断加速的司机,坚信前方是通天大道。当最终坠落悬崖时,能怪的只有自己失控的方向盘和踩死的油门。把责任推给“路况不好”或“天气原因”,是对自己驾驶行为的极度不负责任。

结论

总而言之,市场雪崩的形成,离不开每一片雪花心甘情愿的坠落。高位购房者的悲剧,并非无辜者的不幸遭遇,而是投机者、跟风者和风险漠视者们共同酿成的苦果。他们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为泡沫投了票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市场的非理性添了柴。

他们是雪崩的一部分,是构成那股摧枯拉朽力量的最小单元。因此,当雪崩来临时,他们不仅是受害者,更是始作俑者之一。承担资产缩水的痛苦,偿还高额的抵押贷款,这并非什么不公,而是为自己当初那个贪婪、盲目且不负责任的决定,所支付的必然代价。在规律面前,没有人可以例外。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